7月24日上午,应学院邀请,法国巴黎楠泰尔大学Shah Nawaz Burokur教授为大陆娱乐城 师生作题为《Learning-assisted intelligent metasurfaces for beam direction finding and redirection》(学习辅助智能超表面的波束方向探测与重定向)的学术报告。学院相关教师及研究生代表参加报告会,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孙强主持。
Burokur教授系统介绍了智能超表面(Intelligent Metasurfaces)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。他指出,传统可重构超表面(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s)虽然能够通过外部激励(如电压或电流)调控电磁波,但仍依赖人工干预,限制了其灵活性和适应性。而基于深度学习(Deep Learning)和人工智能(AI)的智能超表面能够自主决策,在波达方向(DOA)估计、波束重定向等通信系统中展现出突破性潜力,为自适应天线、智能波束成形等新兴应用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。他强调,智能超表面将推动电磁学领域的革命性发展,并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开辟新方向。
报告结束后,学院师生就超材料设计、AI算法优化及未来标准化进程等问题与Burokur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本次学术报告旨在拓展师生国际学术视野,促进前沿技术交叉融合,也是2025年南通大学研究生“6G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科研创新培训”系列活动之一。
专家介绍:
Shah Nawaz Burokur教授,IEEE高级会员,法国巴黎楠泰尔大学(Université Paris Nanterre)教授,LEME实验室核心研究员。他于2005年获得法国南特大学博士学位,长期从事超材料(Metamaterials)、超表面(Metasurfaces)、电磁波调控及新型天线技术研究,是国际电磁学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。
Burokur教授学术成果丰硕,已出版1部专著(《变换光学天线》)、参与撰写7部书籍章节,发表200余篇SCI期刊论文,并持有3项超材料天线专利。其团队在智能超表面(Intelligent Metasurfaces)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,首次将深度学习与可重构电磁结构结合,实现了波束自主寻向与重定向技术,为6G通信、全息成像和智能传感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。
他于2005年荣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(URSI)青年科学家奖,现任多家IEEE期刊编委,并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(CNRS)"GDR Ondes"智库联合协调人,主导超材料与超表面在新一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。近年来,他与新加坡、中国等多国高校开展合作,推动智能超表面技术的产学研融合。